上百隻的海龜在小琉球海域出沒,「看見海龜的機率比看不見還高」,打著生態觀光的名號,
遊客大量進入,海龜儼然成為小琉球的代言人。近年來海龜保育觀念興起,最明顯的就是玻璃吸管熱銷,
琉球鄉公所也架起攝影機,提供網路直播海龜生態,取代直接接近觀賞;「正好友生態環保旅店」則提倡
「分流觀光」,同樣也是為了降低對生態的壓力。
海龜揹著琉球島,隱含許多未盡之語。(攝影/林郁姍)
走過去可能一不小心就會錯過,「那就對了!」蔡正男就是要這種感覺,他希望「正好友」融入在地、
不要影響居民的日常,因此買地建民宿,也特地留下原本的小路,不打擾在地的過路習慣。蔡正男說,
常跟女兒講說他們是小琉球人,卻沒讓女兒住過小琉球,因此多年前決定搬回島上,一邊經營民宿。
蔡正男希望民宿能融入在地,不用特別顯眼。(攝影/林郁姍)
走進正好友,就被大大小小的海龜模型、還有生動的小琉球地圖吸引住目光,蔡正男多年來觀察小琉球的生態,
有一套自己的觀光理論,提倡「分流觀光」,進行環境教育而非生態導覽。
蔡正男蓋民宿時,保留原本的小路,不改變居民的過路習慣。(攝影/林郁姍)
他說大部分的環境問題都是「量」的問題,一窩蜂用同種方式去觀賞海龜,就會增加干擾的壓力,
他認為應該一部分的人去浮淺看海龜、一部分搭船或划船,另一部分的人就從岸上觀看礁石上的海龜,
「分流才有多樣性」。在小琉球很盛行的「夜觀潮間帶」也是同樣的道理,蔡正男認為不該一窩蜂去踩踏,
該讓潮間帶休養。
蔡正男善用各種模型講解生態。(攝影/林郁姍)
蔡正男領著大夥到花瓶岩附近的觀海平台,掏出各種不同的海龜模型,開始講解,在台灣分別可以看到
5種保育類海龜,分別是綠蠵龜、玳瑁、赤蠵龜、欖蠵龜、革龜,俗稱石頭龜或菜龜的綠蠵龜,會爬上礁石
吃藻類,因此在小琉球最容易被觀賞到。講解到一半,蔡正男手一指,有綠蠵龜浮出海面了!在岸上等待海龜
露臉打招呼,也是一種樂趣。
立體的地圖。(攝影/林郁姍)
蔡正男拿著各種海龜模型講解。(攝影/林郁姍)
「正好友」的房間以海洋環保為主題,大大的標語「除了足跡,什麼也別留下」,還有醒目的紅色寄居蟹,
背著的家卻是斷裂的瓶子,很不一般的房間壁畫。
具有環保意識的房間壁畫。(攝影/林郁姍)
「還給海龜正常的生活空間,才會吸引更多海龜前來定居。」正好友的大廳有幅畫,是海龜背著整座琉球島,
蔡正男說,若一昧以海龜、生態吸引遊客,這樣的觀光不會長久,而是應該用當地的生活文化為主來結合生態,
達到永續觀光。
正好友房間以生態環保為主題。(攝影/林郁姍)
資料來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156/2889026
若此篇文章有侵權/原著作者與分享者不同意轉貼,
請立即告知,我們將立刻刪除下架,感謝您!